一、客戶的疑問背景
最近,在部分批次的冷軋金剛網產品中,客戶發現生銹現象比預期頻繁。部分客戶認為,如果是符合標準的 304 不銹鋼,且強度在常規范圍內,不應該出現如此快的銹蝕。因此懷疑材料中是否摻雜了其他成分,從而影響了耐腐蝕性能。
這種質疑在業內并不少見,因為 304 不銹鋼的防銹性能主要依賴其成分中鉻(Cr)和鎳(Ni)的比例。如果配比不足,或存在雜質超標,就可能導致耐腐蝕性能下降。不過,在冷軋金剛網的場景下,生銹問題往往還有另一層原因——冷加工對防銹性能的影響。
二、冷軋金剛網的工藝特點
冷軋金剛網并非僅僅依靠材質防護,而是通過**冷加工(Cold Working)**來顯著提升絲材的強度和硬度。具體過程包括:
冷拉拔:在室溫下反復拉伸鋼絲,增加其位錯密度,使金屬晶格變形,從而提升抗拉強度(可達 1500 MPa 甚至更高)。
表面硬化:冷加工過程中,金屬表面受到擠壓與摩擦,使表層組織更加致密。
成網編織:高硬度鋼絲經過平紋或斜紋織機編織成網面。
這種工藝能帶來顯著的結構優勢:網面張力更大、抗踩踏性能更強、形變更小,非常適合安防門窗等高強度場景。
三、冷加工與防銹性能的矛盾
雖然冷軋提高了強度,但它也帶來防銹性能下降的風險,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:
鈍化膜變薄與損傷
不銹鋼的防銹能力主要依靠表面的富鉻氧化膜(鈍化膜)。
冷加工會破壞原有的氧化膜,并在金屬表面形成微觀劃痕、凹凸不平等加工痕跡。
加工后若沒有進行酸洗+鈍化等表面處理,新形成的鈍化膜會更薄、更不均勻,從而降低耐蝕性。
殘余應力與腐蝕敏感性
冷加工會在金屬內部產生大量殘余應力,表層組織處于高能量狀態,更容易在氯離子(Cl?)存在的環境中被破壞,導致點蝕和縫隙腐蝕加速。
在沿海地區、高濕或酸性環境下,這種敏感性會更明顯。
四、客戶溝通建議
如果客戶關系較好,可以坦誠說明:
冷軋金剛網是通過冷加工提升硬度,但這一過程會犧牲一定的柔韌性,并使鈍化膜變薄,導致防銹能力略低于退火軟絲產品。
若客戶對防銹性能要求極高(例如沿海地區、長期潮濕環境),建議在硬度與防銹之間做取舍,改用我們常規退火軟絲金剛網。軟絲雖然硬度低一些,但鈍化膜完整性更好,耐腐蝕性能更穩定。
如果必須使用冷軋高硬度網,可通過噴涂高品質粉末、雙涂層工藝、或編織后酸洗鈍化等手段增強耐腐蝕性。
五、解決與預防措施
原材檢測
通過光譜分析(OES)檢測鉻、鎳含量是否符合 GB/T 3280 或 ASTM A240 標準,排除成分問題。
工藝優化
在冷軋后增加酸洗+鈍化,重建穩定的鈍化膜。
采用低殘余應力的多道次冷軋工藝,減少加工硬化對表面的破壞。
涂層保護
使用優質粉末噴涂(Tiger、AkzoNobel 等)或雙層涂層,形成物理屏障,延緩腐蝕介質接觸金屬表面。
應用建議
高硬度冷軋金剛網適合干燥、低腐蝕環境使用。
沿海、高濕地區優先選擇常規軟絲或耐腐蝕更高的 316、QN1803 等材質。
六、總結
冷軋金剛網出現生銹,并不一定是因為摻雜了劣質材料。更可能的原因是冷加工本身對防銹能力的削弱,這是一種材料科學上的必然現象。高硬度與高耐蝕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制約的,因此在選材時需要根據使用場景做出平衡。通過正確的客戶溝通與技術方案,既可以保證使用安全,也能避免不必要的誤解。
